关于我们 经典案例 联系我们
中国仅有1笔的古老姓氏,源自殷商时期 如果说汉字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所在,那么姓氏就是血脉相承的丰碑。古籍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,夏商周三代之前,姓氏一概一分为二,男子谓之氏,女子谓之姓。这种概念一直到三代之后才改变,天下姓氏开始合二为一。 百家姓 据姓氏研究学者统计,华夏民族的姓氏多达两万三千多个,其中笔画最多的姓氏超过30笔,而最简单的仅有一笔,仅有一笔的会什么姓呢?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这个起源于3600年前的商汤时期,至今全部人口仅有千余人的“一”姓。 根据《史记》《魏书》《五代史》等文献记载,一姓源自殷商开国君主成汤。成汤灭掉夏朝历经诸侯推举成为天子,所以成汤又名“天乙,大乙”。成汤的子孙后代于是取乙为姓,称为“乙姓”。后来在世代传承中逐渐演变成“一姓”,这是最古老的一支。 到了南北朝时期,北魏鲜卑族出现一个“乙弗氏”,这个姓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被简化成“乙氏”,部分改为一姓。此外后唐时期有一支匈奴人被赐姓“乙”,由此而见一姓均有乙姓演化而来。 这个古老多源流的姓氏后人非常稀少,截至目前为止仅有1424人左右,几乎不为人所知。 的人都是寻常百姓的装束,自西往东,到了一个三岔路口,那九人分做两拨,一拨七个,继续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