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客服热线: 4009204305
首页 > 新闻和观点 > 公司新闻 > 详细内容

掌门系统—掌门系统最新章节第一掌门系统辛梦(连载中)修仙飞飙中文阅

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——大埔县百侯镇
肖伟青

 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我驱车前往大埔县百侯镇,探访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,领略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。
 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东部。百侯旧称“白侯”,康熙二十七年(1688)改为“百侯”。古往以来,文风鼎盛,人才辈出,“诗书世家”、“一腹三翰林”的典故广为流传。一到镇上,我就被眼前鳞次栉比的古老民居和村落景致所吸引,迫不及待地参观了该镇闻名遐迩的“一腹三翰林”之一陕西按察使杨缵绪的故居——通议大夫第。走入通议大夫第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幢九厅十八井的府第式大院,砖土木结构,建筑工艺精致,雕梁画栋,正门顶灰塑“通议大夫第”白底黑字。而受御赐“七叶衍祥”金匾,至今仍悬挂在中堂。在通议大夫第左侧三十米处是兰台书室,是杨缵绪供其子孙读书的地方。
  看了通议大夫第,我又走进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——肇庆堂。肇庆堂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,是侯南村人杨敬修的三儿子杨荫恒兴建的。走入肇庆堂,首先是走过一座大门,大门顶部题为“敬修衍庆”,从中可见屋主对父辈的缅怀与爱,这也体现了客家人对上代的观念。入大门后,先是坐东朝西的“肇庆堂”,横梁上的绘画极为罕见。堂内有两块非同凡响的横匾,一是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的“肇庆堂”;另一个是军阀陈炯明所写的“人登寿域”,由此可见当时杨家的实力与关系。肇庆堂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,但内部存留完好。登上高处。我看到屋顶屋檐等是用瓷片及黏泥和木工雕塑而成,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,堪称精品。虽然经过了百年的风雨,屋顶的彩色陶瓷饰物依然鲜艳夺目。据说建筑时专门雇请师傅,自建瓷窑烧制瓷片自用,故风格独特。
  


我猜想这里曾在最近重建过,原始的会堂虽保留了一部分, ,女即遽起。问之,答曰:“奴欲去。”生裸跪床头,涕不能仰。女笑曰:“妾诳君耳。今家道新创,非夙兴夜寐不可。”乃剪莽

发布时间:2024-09-01 09:44:35
上一篇:北方的雪和南方的雪 下一篇:返回列表
云汐新闻
最新新闻